[摘 要]高职学院专业文化建设可分为专业文化孕育阶段,概括和提炼专业文化理念、搭建专业文化框架阶段,以及专业文化形成阶段。专业文化理念的概括和提炼是专业文化当下的建设重点,也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其概括和提炼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概括过于抽象,缺少专业的专属性,缺少专业特色;二是过于强调专业,导致意蕴单薄;三是文字表达不到位,受众难以直接理解其含义。崇尚古文、古义或采用古汉语表达方式,应该成为专业文化理念概括和提炼的首选思路。
[关键词]高职学院;专业文化;理念;阶段性
2002年1月,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刘臣华等发表了《农业职业院校创建“专业文化”的研究》,这是迄今能查阅到的最早正式提出“专业文化”概念的论文。文中如此定义专业文化:是“以专业系(科)为基础,以专业特点为特色,以专业学习为主体,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为一体,在特定人群中所形成的校园文化。”[1]这一概念界定,本人除了主张“校园文化”一词宜改为“学校文化”之外,对其论域及表述的准确性都十分认同。
纵观学术界对专业文化的研究态势,我们发现一个现象:专业文化建设主要是针对高职学院,本科院校几无涉猎。究其原因,在于高职学院强调专业建设,本科则强调学科建设。因此,在高职学院范围内探索研究专业文化建设,更具实践意义。
2011年11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接受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第二轮评估时,评估组副组长、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新科教授在评估通报会上肯定了我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特别指出:“要进行校企融合背景下的专业文化建设,要以专业文化为支撑打造学校文化。”2013年,宣传部牵头分别召开了电子系(电子工程与技术学院前身)以及旅游系(旅游烹饪学院前身)专业文化建设研讨会。2018年,由我院学校文化研究会牵头,经过较长时间的研讨,8个二级学院提炼出了各自的专业文化核心理念。以上是bat365在线平台网站专业文化建设的简要历程。本人作为bat365在线平台网站专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现就专业文化建设作如下思考。
一、专业文化与系部(二级学院)文化
早在2013年我院召开专业文化建设研讨会时,就有老师提出既然我们的专业文化是以系部(二级学院)为单位进行建设的,我们究竟应该提“专业文化”还是“系部(二级学院)文化”?我们认为,系部(二级学院)是相关专业集合在一起的教学单位,其基本特征就是其专业特征,提“系部(二级学院)文化”不如直接提“专业文化”,更何况所谓“系部(二级学院)文化”其本质上就是专业文化。
此外,一个系部(二级学院)有四到五个专业,当然不能要求每个专业都建设自己的专业文化。相近专业之间,不像开设的一门门课程那样泾渭分明,专业文化理念本身的概括性(或抽象性)特点,使得各专业理念的外延无法具备明确的边界,相近专业的理念,必然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甚至可以完全重合的。一个专业建设一种专业文化,系部(二级学院)理念满天飞,必然使专业文化建设落入形式主义、庸俗化的境地。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专业群为单位建设专业文化。由于一个专业群一般都对应一个系部(二级学院),因此一个系部(二级学院)建设一种以专业群特点为特色的专业文化,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二、专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
就像广义的“文化”在人类出现的同时便开始在地球孕育一样,专业文化并非只有在正式提出“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时才出现。笔者认为,专业文化建设可以分成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专业文化孕育阶段。从每个专业开始筹备、开始建设之时,广义的专业文化建设也就开始了。高职学院的很多专业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其专业文化建设几十年之前就已经开始。这一阶段的专业文化,属于非自觉的文化。
第二,提炼专业文化理念、搭建专业文化框架阶段。一些高职学院召开专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就是为了将专业文化建设向第二个阶段——专业文化建设的自觉阶段推进。在此过程中,一旦能够提炼出专业文化核心理念,则标志着专业文化已经从隐性阶段进入显性阶段。
第三,专业文化形成阶段。完成专业文化理念提炼、专业文化框架搭建成功之后,并不能说专业文化就形成了。文化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文化就是形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专业文化的理念要能够成为该专业(或该系部、该二级学院)师生的精神价值和行为习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专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
专业文化建设的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关系,在逻辑上是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
正视专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其实是基于高职学院大多是由中专、中职升格而来这一历史存在。当然,新的高职学院还在不断成立,不排除有资深专业人士在开设新专业时,在其发轫期就高屋建瓴,从专业文化的高度构思、创办其专业,将第一、第二个阶段合二为一,但这种情况不会多见。
三、专业文化当下的建设重点
基于以上对专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分析,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对于大多数高职学院来说,一旦明确提出要进行专业文化建设,就标志着其专业文化建设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大部分高职学院其专业文化当下的建设重点,就是提炼专业文化核心理念,搭建专业文化建设框架。
专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提炼,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专业文化核心理念是专业文化的灵魂,是让专业文化由隐性走向显性的标志,又是推动专业文化建设产生质的飞跃的强大推手。
朱发仁在诠释“专业文化”概念时的一段话,凸显出专业文化理念的提炼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专业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2]。此处所指的价值观念,主要是指核心理念。各高职学院系部(或二级学院)的专业文化核心理念也许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已经形成,也许还根本没有形成,但不管哪种情况,都必须通过提炼、概括使之明确。无论是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还是从专业文化建设的推进上看,都是至关重要的。
提炼专业文化核心理念或核心价值观,既是当下专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
四、专业文化核心理念概括提炼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如上所述,专业文化核心理念,主要就是指该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它跟该专业的特色有关,但又非简单地等同于该专业的特色,也不是指该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它是专业人(包括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该专业的毕业生)终身追求的专业价值目标,是对专业人通过专业成就人生的表述。
然而以上所述其实是专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理想化标准,实际的归纳、提炼过程常常困难重重。征诸实践,我们感到专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概括提炼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过于概括过于抽象,缺少专业的专属性,缺少专业特色。我校轨道交通与技术学院最早提出的专业文化核心理念是“知行融合,明德致远”,从其内容和表述方式上看,似也不错,但有人指出这样的理念各专业都能使用,后改为“知行融合,有道致远”,一个“道”字,与学院名称“轨道交通”联系到了一起,而这样的联系,并非字面上的生拉硬扯,“有道”一词一语双关,“有道致远”意蕴深厚。
第二,过于强调专业,导致意蕴单薄。我校材料工程与技术学院多年来以塑料专业为主干专业,后来又增加了制药专业。为了照顾专业,最后以“塑健康,创未来”为专业文化理念。笔者以为,专业文化理念应该以精神层面的追求为首要任务,在此前提下,尽可能与专业相联系。“塑健康”第一个字点明塑料专业,后两个字暗含制药专业,然而字面所表达的精神意蕴比较单薄,而与之相匹配的后三个字“创未来”也因为意蕴不深且缺少独特性,未能将前三字的不足补救回来。如果真要顾及塑料和制药两大专业,是否改为“上药致善,塑造未来”更好一些——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最好的药就是对善的追求(致,使达到,引申为追求),求善以塑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该理念的双关意义也很不错。电气工程与技术学院把专业文化理念确定为“电路改变世界,德技成就人生”,前一句把核心理念误作是对专业现象或专业特征的描述,因强调了专业而意蕴不够,好在后一句对它做了适当的补救。
第三,文字表达不到位,受众难以直接理解其含义。旅游与烹饪学院多年来以“亲情一家人”为专业文化核心理念,该理念来源于著名的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的企业文化。我们认为,该理念用于旅游酒店行业,其含义自然是可“顾名思义”的,但用于教学单位,总感到要转个弯通过解释方能明白。一次研讨会上有位专业老师指出,国家旅游局将“游客为本,服务至诚”作为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向全行业推行,“游客为本”即一切旅游工作都要以游客需求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旅游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服务至诚”即以最大程度的诚恳、诚信和真诚做好旅游服务工作,是旅游行业服务社会的精神内核,为此,旅游与烹饪学院专业文化核心理念最后确定为“亲情一家,服务至诚”,明明白白地将旅游行业应有的状态表达了出来。该二级学院已经收集了一部分以“亲情一家,服务至诚”为主题的师生人文故事案例,可作为这一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专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概括和提炼,与校训的概括和提炼在思考路径上有着某种相似之处,虽然可以有多种思路,但我们认为,其首选思路应该是尚古。
所谓尚古,即提倡用古文(尤其是夏商周三代的经典句子或经典词语)、古义,或使用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尚古,“第一可以将古代文化引入作为高校宏达宽阔的文化叙事背景,彰显高校人文内涵之深厚,第二可以使得校训(包括专业文化理念)典雅厚重,第三,如果用语巧妙,还便于形成特色。”[3]尚古,是校训和专业文化核心理念概括提炼中一个比较容易成功的思路,轨道交通与技术学院“知行融合,有道致远”就具有尚古的特点。此外,机械工程与技术学院的专业文化理念“工于匠心,技以载德”,其用语和语法组合也属尚古,所以隽永。
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曾经想用“拥抱变化,共享成长”作为专业文化理念,他们认为“拥抱变化”是互联网行业的特质,阿里巴巴“六脉神剑”价值体系之一就是“拥抱变化”。笔者以为,“变化”一词很难让人联想到具体形象,不适合作为“拥抱”的宾语,两个词语如此搭配不太贴切。如果借《庄子·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一语,改为“御变而行,日新月异”,意即“驾驭各种变化、把握各种新事物而前行,不断创新”,不仅抓住了专业特点,汲取了行业标杆企业的文化元素,而且因尚古而意蕴深远,既诠释了专业,又暗喻了人生,也给今后对理念的诠释留下了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刘臣华,杨子红,鲁修琼,邓可洪.农业职业院校创建“专业文化”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2(1),22.
[2]朱发仁,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4).22.
[3]倪筱荣,杨兴华.高校校训的尚古与维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1(3).25.
发表于2019年9月《现代职业教育研究》